紅木家具(八)——大果紫檀
在明清時期,圈椅曾盛及一時,而使用到它的場合也多為正式場合,應(yīng)用范圍也比較廣,今天,我們福林堂紅木就和大家一起來見證一下圈椅的前世今生。
古今中外第一椅具——福林堂紅木緬甸花梨木——圈椅
圈椅也叫園椅,被我們中式古典家具行業(yè)承做“古今中外第一椅具”。
在中國古代,人們在正式場合下,都是采用用跪的姿勢來坐,具體的坐法就是把臀部放在兩腳的腳跟上,這叫做“跽坐”;如果是兩腿伸向前坐著,叫作“箕坐”,是個很不禮貌的坐法;同時兩腿盤起來坐也不是正式場合的坐姿。在三國、晉朝及稍晚一些時候,“跽坐”這種坐姿仍是在正式場合所必須采用的。在一些比較嚴(yán)肅的古代影視作品,如《三國演義》、《大秦帝國》中,是可以看到在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特別是對其它在座的人尊敬的話,一定要采用跽坐的姿勢。
圈椅的前世——憑幾:
由于跽坐的時間長了,會比較辛苦。尤其是伏案工作的人們在沒有賓客來訪時感覺到非常辛苦時,需要一些可以依靠的東西來緩解疲勞,于是出現(xiàn)了“憑幾”。
我們認(rèn)為圈椅的前身源頭是上古時期的這種孤形三足憑幾。上圖是殷墟出土的商朝時期的陶制憑幾。
上圖是出土的西漢時期黑漆彩繪兩足的弧形憑幾這種也許是最早的憑幾形制。
憑幾還有許多種形制,用于席地而坐時可以依靠的家具或者是置于后來出現(xiàn)的臺座(或稱“榻”)對面使用。憑幾是古代人們席地而坐時常用的家具,魏晉南北朝是最為流行。憑幾是最早出現(xiàn)的憑靠類家具,是圈椅的前世。
圈椅的今生——完美的演化過程:
圈椅,因椅圈恰似羅圈,民間又稱“羅圈椅”或“圓椅”,圈椅的造型上圓下方,外圓內(nèi)方,這暗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乾坤之說,乾為天為圓,坤為地為方,而外圓內(nèi)方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種品德,雖在處事上有所圓滑但卻內(nèi)在有所堅持。它最明顯的特征則是在圈背上連結(jié)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喜愛!
我們在憑幾圓弧靠背及基礎(chǔ)上加上了四根棍,中間的椅子面板像卡子一樣卡住了,加上上部圓弧靠背以及下面四根橫撐的力量,牢牢的鎖住了圈椅,形成了這個古今中外第一椅具的基本形制。俗話說的好:“立木頂千斤”,使得這個椅具可以千百年傳承。
圈椅的基本形制很早就出現(xiàn)了,接近宋朝時大致就定型了,以后的歲月發(fā)展至明中晚期趨于完美。
這個過程當(dāng)中我們增加了椅背圓弧度的變化,主要是根據(jù)人下斜視圈椅時視覺的感知能力的要求的粗細(xì)微末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圈椅后靠背中心板加上并完美的形成了“S”型曲線板,即增加了美感,有凸顯了舒適的,為后世家具打造了“人體工學(xué)”的基礎(chǔ);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變了圈椅圓形扶手的連接工藝,用一個叫做“楔釘榫”的榫卯結(jié)構(gòu)將他連接;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變了“牙板”的連接方式,尺寸等,增加了美感……
圈椅——任性的唐明皇就是喜歡你:
說到圈椅,人們往往一下想到的是明式圈椅,其實早在唐朝就出現(xiàn)了圈椅。下圖顯示的就是唐明皇的坐椅,從裝飾上看似乎極其華麗,從結(jié)構(gòu)上與明式圈椅幾近相同。
圈椅——喜劇之王也很喜歡:
圈椅以期獨特的魅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喜愛,下圖是喜劇之王周星馳與圈椅的合影。
圈椅——完美的圈椅演變出來的皇宮椅:
圈椅后來演變出來的最主要的椅具就是皇宮椅,“皇宮椅”又名皇宮寶座,是皇帝專用御制,是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產(chǎn)物,由于是為宮廷特制的坐具,故有人就美稱之“皇宮椅”,其實就是“皇宮圈椅”的簡稱。它在圈椅的腿足部分、扶手部分、椅腦最高點等部位增加了修飾,最大的改變就是將靠背板由“S”型曲線改為了“C”型曲線。我們福林堂紅木認(rèn)為這些改變增加了威嚴(yán)感,主要是清王朝滿族人對椅具的需要演變而來。
福林堂紅木——緬甸花梨木精品——皇宮椅